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在充滿愛的合肥環(huán)境中逐漸穩(wěn)定情緒,慢慢適應集體生活,市長o事建立起幼兒園的江路接歸屬感。他們開始學習新的幼兒園教育集園銜生活技能,例如穿衣、團天進餐、成分長喝水、成飯件入廁等等,章吃大多數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較強,但是合肥也有一些幼兒存在著一些困難,在進餐現場就經常傳來這樣的市長o事聲音......
幼兒時期是江路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最佳期。幼兒園教育集園銜好的團天飲食習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并且終身受益。但多數幼兒在家由家長喂食、獨立性差、依賴性強、還有一手包辦等狀況。很多孩子存在不知道一口飯一口菜、挑食偏食等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們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改善幼兒挑食,減少浪費食物的行為,老師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食物大調查
(一)問題一:“你為什么會剩飯、剩菜?
通過談話和觀察,老師們發(fā)現,大部分幼兒不喜歡吃胡蘿卜、青椒、蘑菇、香菇、綠菜等食物。一些幼兒不愛吃肉類食品。個別幼兒等著老師去給喂飯,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們喜歡與不喜歡吃的食物,開展了一次小調查——我喜歡吃……我不喜歡吃……
本次調查表通過親子合作的方式,從“我喜歡吃……”“我不喜歡吃……”兩個方面調查了孩子對食物的喜好,原來孩子們對蔬菜類食物以及不易嚼動的肉類有著嚴重的挑食現象。老師們決定先從孩子們最不愛的蔬菜入手,改變他們對蔬菜的認識。
老師們動員家長買菜時帶孩子一起,教孩子認識各種個蔬菜,讓孩子了解蔬菜炒熟之前的樣子,拉近了孩子與蔬菜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孩子吃蔬菜的欲望。
(二)問題三:吃不下怎么辦?
在和幼兒討論這個問題時,孩子們也是想出了各種答案......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著,最后都一致同意應該多出去玩一玩,這樣可以吃的更多。于是,孩子們約定只要天氣允許,每天都要出去活動玩耍。
多種途徑,調整飲食
通過調查和觀察,老師們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飲食問題做出了針對性的調整和改變。
1. 繪本故事:《如果不吃青菜》
2. 很多孩子不愛吃或者根本不吃 蔬菜,只吃肉和米面。這樣不但會造成孩子偏食,長期下去還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腸胃不適、生長緩慢等很多問題。老師們通過繪本故事《如果不吃青菜》讓孩子們了解不吃蔬菜對我們身體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增加孩子們對蔬菜的向往。
3.“一飯一菜 來之不易”
為了讓孩子們知道不能浪費食物,了解光盤的意義,老師們通過節(jié)約糧食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了解了糧食的過程,使孩子們懂得一顆一粒的糧食都要經過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收割、磨碎等漫長的生長過程和制作工序。幫助幼兒懂得食物來之不易。在生活中學會愛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碗里的飯菜要吃光光。
4. 光盤行動
光盤行動期間,老師們都會為光盤小達人拍照,并獎勵小貼畫。每位小朋友都爭著做光盤小達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用老師監(jiān)督,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夠主動光盤。走出幼兒園,回到家里我們依舊將光盤進行到底。
四、我是進餐好寶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對于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yǎng)有明確的要求:“生活、衛(wèi)生習慣良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逼渲?,“3-4歲 幼兒能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倍喑允卟撕退拍茏屝∨笥训纳眢w更健康。那么良好的進餐習慣都有哪些呢?
進餐前:打泡泡洗手、毛巾擦手、趴桌休息傾聽故事、擺放骨碟
進餐中:有序排隊拿飯、一手扶碗一手拿勺、細嚼慢咽消化好、碗里的飯菜吃光光
進餐后:拿取毛巾擦嘴、接水漱口、玩會桌面玩具、閱讀繪本
五、食物“走進”區(qū)角
孩子們對食物越來越感興趣,在區(qū)角中也是可以發(fā)現食物的身影,在閱讀區(qū)閱讀關于食物的繪本,在益智區(qū)玩有關蔬菜的拼圖,在美工區(qū)進行水果蔬菜的拓印,用粘土進行蔬菜的裝飾活動,在植物角種植了大蒜寶寶并定時的為大蒜寶寶量身高......
家園共育,科學銜接
“一日生活皆課程,生活即教育。”進餐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良好的進餐習慣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班時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最佳期。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并且終身受益。但多數幼兒在家獨立性差、依賴性強、還有一手包辦等狀況。希望以下幾個方法能夠幫助家長朋友們。
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小勺
相信很多家長對于握勺這件事有著相同的看法。實際上孩子會不會使用勺子是幼兒神經系統(tǒng)對肌肉活動的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的體現。并且熟練正確地使用勺子是幼兒獨立生活的基礎。那么你的孩子握勺姿勢究竟正不正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右手變成小手槍,
手槍朝上拿勺子。
左手扶住小盤子,
不掉飯粒不漏菜。
用兒歌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記住拿小勺的訣竅。
除了要引導孩子正確的使用小勺,我們還應該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在家可以在開口的塑料框上貼個娃娃頭或者動物頭,在碗里放點花生和小糖果,讓他們學習用小調羹喂娃娃和小動物吃飯。
耐心引導,打消孩子依賴心理
有的孩子明明會自己動手吃飯。但是在進餐時,他們會把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就等著大人去喂,依賴心理嚴重。
當大人去喂飯時,孩子能一吃一大口。對于這樣的現象,家長要和老師之間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多提醒幼兒,堅決不喂飯。
可以提醒孩子自己動手吃也可以坐在旁邊看著他,幫他把飯菜保溫,但是堅決不能喂他。
2.先盛少量飯菜,再逐漸增加,直到吃完。
從少到多。當孩子獨立吃完飯菜后,可以用語言夸贊鼓勵他們,建立獨立吃飯的自信心。
自我服務,注重餐后衛(wèi)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自己做,這也是培養(yǎng)孩子自我服務的能力。
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提供孩子自我服務的機會,慢慢地讓他們“從不覺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孩子們逐漸就能獨立自主,慢慢成為習慣。(彭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