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雙碳背景下,源車交通部門的充電電動化一直走在相對前列水平,以新能源車汽車為代表的問題綠色私人交通工具在公眾中開始大范圍普及。截至2022年底,何解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310萬量,源車同比增長67.13%。充電安徽省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425562輛。問題但是何解在新能源車市場需求大幅增長背景下,充電問題卻一直困擾著新能源車主,源車也成為燃油車主往新能源車轉換的充電重要阻礙。
張先生在合肥市從事禮品包裝行業(yè)的問題工作。他從2022年7月購買了一輛蔚來電動車。何解在他看來,源車新能源車優(yōu)勢非常明顯,充電包括駕駛體驗、問題起步速度、能耗、經濟成本等方面。他現在的車采用的換電方式充電,在合肥市一共有26個蔚來汽車換電站,每次換電速度可以壓縮到五分鐘內完成。但一旦到了高速上,電動汽車充電問題就暴露很明顯,可否充電完全依賴于行車路線所經高速服務站是否提供充電或者換電服務。
張先生于2022年7月購買的蔚來電動車,趙俊儒攝影。
李先生是一名充電樁維修人員,他自己也是一名新能源車車主。作為一位業(yè)內人士,他分享道,充電樁的布局和數量由市場需求而定,近年來新能源車數量不斷攀升,充電樁布局也在配套供應。但從整體來看,充電樁布局和數量還是滯后于市場需求,還需要增加充電站。特別是老城區(qū),受限于改造難度和空間大小,存在更嚴重的充電樁供需關系不平衡問題。
李先生(左一)和同事在維修充電站充電樁,趙俊儒攝影。
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520萬臺,平均2.1臺車對一個充電樁。按照國際通用標準,電動汽車和充電樁比例需要力爭達到1:1,因此現在充電樁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的市場需求。全國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城鄉(xiāng)分布不均衡,城市內市區(qū)和郊區(qū)不均衡、新舊小區(qū)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具有很強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潛力,去年中西部地區(qū)新能源汽車增長率達到110%,但是對應到充電樁數量增長只有30%,而去年全國的平均充電樁數量增長比為100%。而這種不平衡會進一步導致新能源車汽車難以深入未被開發(fā)的省份、郊區(qū)、鄉(xiāng)鎮(zhèn)農村以及老小區(qū)住戶市場。
合肥市濱湖區(qū)的殼牌通用充電站,可以實現可以為電動乘用車、客車、物流車及貨車提供24小時充電服務,趙俊儒攝影。
王女士在合肥市濱湖區(qū)經營一家茶葉和茶具店,也是一位燃油車車主。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她也考慮將燃油車替換為新能源車。但與此同時又對電池和充電有很多顧慮,“新能源車上市時間比燃油車相對更短,技術可能沒有足夠成熟。電池安全、充電效率、使用壽命等都是關注的重點。充電樁在自家安裝起來也是不很方便,如果用共享充電站價格還不統一?!?/p>
張先生也提到,如果他的新能源車在高速上充電,經常需要排長隊。蔚來汽車75度電池充電時間需要1小時左右,但這對高速路上行車的車主來講,時間成本還是很高。有時候甚至會碰到既沒有辦法充電也沒法換電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只能聯系品牌商救援車來協助。
困擾新能源車車主的充電效率問題也是現在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大瓶頸。大部分充電樁充電效率低。最普遍的是慢充,大概需要8-10小時,快充大概需要2小時充滿,而超級快充15分鐘內就能充滿80%。但是超級快充用到的高壓換電技術對功率要求高,最大電壓可達800伏,最大功率可達350千瓦,現在的電網系統不能大范圍支持。同時成本也比慢充高出十倍,投資回報周期更長,風險也更大,所以市場供給比較少。
在采訪中,多位受訪者都提到購買新能源車的原因之一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踐行個人端綠色低碳行動,貢獻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但歸根結底,新能源車之所以能夠被大眾所接受最根本還是在于其經濟實惠滿足實際需求的特性,如果新能源車不在充電問題上繼續(xù)突破,就難以說服更多消費者買單。
據保監(jiān)會公布的新車上險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共計銷售乘用車2050萬輛,其中燃油車為1524萬輛占比75%,新能源車為500萬輛占比25%。由此看來,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還有很長路要走,而解決充電問題是最終實現交通行業(yè)零碳未來必須要跨越的障礙。
我們希望未來政策制定者、新能源汽車企業(yè)都能更好關注新能源車充電問題,從布局合理性提升和充電效率提高兩方面雙管齊下推動充電問題改善。我們也相信,這將推動我們國家交通行業(yè)零排放往前邁進一大步。
作者:趙俊儒 合肥一中學生
備注:張先生、李先生、王女士均為化名
原標題:新能源車充電問題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