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呵護胃腸 “鏡”藝求精
最后更新 : 2025-07-06 08:09:52
如果說消化道是鏡生命的“供給線”,那么消化內科就是消化胃腸道的“守護者”。
1.科室簡介
漢陰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是內科安康市二級醫(yī)院重點專科培育科室,是呵護集住院病區(qū)、專科門診、胃腸消化內鏡中心為一體的藝求專業(yè)化科室,現有醫(yī)護人員27人,鏡其中副高及以上職稱3人,消化設置床位45張,內科年接待門診人次15713人、呵護出院1525人次。胃腸
科室下轄內鏡中心、藝求內科病區(qū)及消化專科門診。鏡配備有高清奧林巴斯內鏡系統(tǒng)2套(260、消化290)、內科富士7000內鏡系統(tǒng)1套、胃鏡6條、腸鏡6條、十二指腸鏡、超聲內鏡系統(tǒng)、高頻電刀、呼吸幽門螺桿菌監(jiān)測、自動化結腸灌洗器、胃功能檢測儀等設備,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及鏡下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診療項目
診療項目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及疑難危重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上下消化道出血、病毒性肝炎、藥物及酒精肝病、重癥肝炎、肝硬化腹水、肝性腦病,急、慢性胰腺炎,膽囊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胃腸疾病的鏡下診斷及治療等。
目前能夠成熟開展消化道早癌的篩查、超聲內鏡檢查、無痛胃腸鏡檢查,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息肉切除術及消化道息肉內痔一體化治療,食管劑吻合口狹窄擴張術、食管支架置入術、消化道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急診止血、消化道黏膜下腫瘤內鏡下挖除術,食管胃內異物取出術、食管胃靜脈曲張的套扎、硬化劑、組織膠治療、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膽道取石,膽道支架植入,胰管支架植入(ERCP)等。
3.特色診療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它是指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等專用器械,將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主要應用于消化道的早期黏膜癌變及黏膜下良性腫瘤的切除,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yōu)點。該院于2019年開展此項手術,累計診療數量達60余例,年平均開展10余例。
ESD主要治療以下消化道病變:
1.早期食管、胃、結直腸癌:根據醫(yī)生經驗,結合染色、放大和超聲等其他內鏡檢查方法,確定腫瘤局限在黏膜層和沒有淋巴轉移的黏膜下層,ESD切除腫瘤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過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薦ESD治療,一次完整的切除病變。
3.黏膜下腫瘤:超聲內鏡診斷的脂肪瘤、間質瘤和類癌等,如位置較淺(來源于黏膜肌層和黏膜下層),通過ESD可以完整剝離病變。ESD是臨床應用前景很好的技術,讓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夠在內鏡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開腹手術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
4.案例——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該院為一名68歲男性開展消化道ESD(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手術,患者行腸鏡檢查發(fā)現結腸一大小約1.5cm平坦型病變,表面凹陷,結合放大內鏡觀察表面血管、腺體結構及超聲腸鏡檢查均考慮來源于粘膜層,胸腹部增強CT排除其他部位腫瘤性病灶,符合ESD手術指征,在該院成功完成ESD(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手術,術后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結合術后病理此患者為結腸早期癌,ESD手術成功將其完整切除,詮釋了“發(fā)現一例早癌,幸福一個家庭”,目前該院已成功開展此類手術50余例。
5.專家簡介
韓亮,男,漢陰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任陜西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一屆傳染病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安康市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病防治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安康市消化內鏡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成員,漢陰縣九屆縣政協委員,安康市五屆市政協委員。先后多次獲得“技術能手”“優(yōu)秀醫(yī)生”“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科主任”等榮譽稱號,擅長電子腸鏡技術及胃鏡下治療、ESD、ERCP,尤其在消化道大出血、重癥胰腺炎、重癥肝炎救治方面經驗豐富,能獨立開展內鏡下異物取出、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zhí)自g、硬化術、胃底靜脈曲張栓塞術,內鏡下食管狹窄支架植入術、內鏡下空腸營養(yǎng)管植入術、內鏡下消化道息肉摘除術、開展染色內鏡檢查、放大內鏡檢查、內鏡下進行消化道黏膜切除術及剝離術(ESD、EMR),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等(ERCP)。
編輯:李西明
編審:余濤 黃琪雅
終審:鄒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