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是木蘭科植物的統(tǒng)稱,通常指白蘭Michelia × alba)和玉蘭Yulania denudata)的俗稱,是上海市市花。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介紹其特性與文化意義: 一、分類與形態(tài)特征 1. 植
…
白玉蘭是白玉蘭木蘭科植物的統(tǒng)稱,通常指白蘭(Michelia × alba)和玉蘭(Yulania denudata)的白玉蘭俗稱,是白玉蘭上海市市花。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介紹其特性與文化意義:
一、白玉蘭分類與形態(tài)特征
1. 植物分類
白玉蘭屬于木蘭科,白玉蘭包含兩種主要樹種:
白蘭:常綠喬木,白玉蘭高可達17米,白玉蘭花期4-9月,白玉蘭花白色極香,白玉蘭通常不結(jié)實。白玉蘭 玉蘭:落葉喬木,白玉蘭高可達25米,白玉蘭花先葉開放,白玉蘭白色或基部帶粉紅色,白玉蘭花期2-3月(部分7-9月二次開花),白玉蘭果期8-9月。 2. 形態(tài)特點
葉:白蘭葉片薄革質(zhì),長橢圓形;玉蘭葉紙質(zhì),倒卵形,葉脈明顯。 花:花大型芳香,白蘭花被片10片,玉蘭花被片9片,花瓣展向四方,形似蓮花。 果:聚合果圓柱形,成熟時褐色,種子紅色外種皮。 二、生長習(xí)性與分布
1. 生長環(huán)境
光照與土壤:喜光耐陰,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zhì)土,耐寒(可耐-20℃),怕澇。 氣候:適溫范圍廣(-20~40℃),年降水量500-1850毫米為宜。 2. 分布范圍
原產(chǎn)于中國中部及東南亞,國內(nèi)廣泛栽培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北方多盆栽或作為行道樹。 三、主要價值
1. 觀賞價值
早春開花,花大潔白,清香溢遠,象征“純潔”與“報春”,是園林、庭院的重要景觀樹種。 上海作為市花,其開放盛況被賦予“開路先鋒、奮發(fā)向上”的城市精神象征。 2. 經(jīng)濟與藥用
花瓣可食用(如裹面油炸或糖漬),花蕾(辛夷)入藥,治鼻塞頭痛;木材優(yōu)質(zhì),用于雕刻或器具。 抗污染能力強,可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適合城市綠化。 四、栽培與文化意義
1. 栽培技術(shù)
繁殖:常用嫁接、壓條、播種,需選擇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 養(yǎng)護:生長期需充足水肥,花期后修剪徒長枝,避免積水爛根。 2. 文化內(nèi)涵
花語:象征純潔的愛、高尚品格、感恩報恩及忠貞不渝。 詩詞意象:明代文征明以“素娥千隊雪成圍”贊其盛景;魯迅稱其“寒凝大地發(fā)春華”,喻剛毅品格。 五、上海白玉蘭觀賞
最佳花期:通常在2月底至3月中旬,近年因氣候波動初花期有所延遲。 推薦品種:除白玉蘭外,還有望春玉蘭(最早開花)、二喬玉蘭(粉白漸變)、紫玉蘭等雜交品種。 觀賞點位: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等地,包含52個官方推薦點位。 參考資料
形態(tài)與分類: 生長習(xí)性與分布: 文化意義與市花: 栽培與觀賞:
本文來自入駐作者,不代表一曲陽關(guān)網(wǎng)網(wǎng)立場,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315.yn.cn/news/693a8069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