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歲兒安徽省兒童醫(yī)院普外科收治一名特殊的童咬小患者,5歲兒童因愛咬指甲,指甲至感專家支招三個手指的染積指甲感染、指甲下積膿,膿安為了阻止感染破壞甲床致指甲畸形,徽省必須引流膿液控制感染,兒童因兒童配合較難,醫(yī)院不得不在收治住院后全麻下處理指甲,歲兒最終行“指甲開窗排膿手術”。童咬
圖注:上、指甲至感專家支招下圖分別對應為相應指甲的染積術前、術后圖
門診也常碰到家長咨詢“小朋友頻繁咬/摳指甲“的膿安問題,批評、徽省打罵、兒童嚇?;蛲靠嗉姿?,各種各樣的辦法無法解決??赡苡绊懞⒆宇l繁咬指甲或摳指甲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因素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咬指甲孩子存在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比如家長往往有追求完美,做事謹慎等特點,甚至有家長反饋自己兒童期也有類似情況,現(xiàn)在雖然已成人,但在緊張的情況下還會咬指甲,有的家長還有其它類似強迫的行為(比如事前過分擔心焦慮,事后反復檢查)等。
2. 軀體因素
孩子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異食癖,比如缺鋅。缺鋅會讓孩子味覺敏感度下降,有的孩子會啃咬指甲、玩具、衣物等非食物性物品。
3. 誘發(fā)因素
兒童青少年起病者常見的心理因素有學習壓力、同學關系、戀愛挫折、家庭不和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過分嚴厲等。兒童青少年利用咬指甲等行為操縱或影響他人,從而繼發(fā)性獲益。例如,一個孩子可能因持續(xù)咬指甲獲得家人的額外關注,從而逃避學業(yè)壓力;還有的家庭父母經(jīng)常吵架,關系不和睦,但因為孩子出現(xiàn)非常嚴重或頻繁的咬指甲行為后,父母關注的重心開始落在孩子的行為問題上,減少了父母彼此之間的沖突,這個時候,孩子便無意識用該方式保護自己和家庭。
4. 心理/情緒問題
行為主義學說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通過學習而得來的,孩子很多外化的“行為問題”來自于難以言說的心理或者緒問題,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自己的“壓力感受器”,當外界環(huán)境刺激發(fā)生的時候,會觸發(fā)孩子的“壓力感受器”,當孩子感受壓力過大時,可能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情緒反應,有的孩子因為年紀太小,或者之前從來沒有學會如何表達一些負面的情緒和感受,那么他們可能更容易用外化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比如,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家長反饋孩子在考試即將來臨或者做不出作業(yè)的時候,咬指甲會更頻繁或更嚴重。
5. 缺乏安全感
人本主義學說認為孩子是由于缺乏安全的需要,他們不信賴自己及外部世界,不安全的依戀關系會有逃避、焦慮、煩躁不安等反應,故他們安排、規(guī)范自己的世界,使它變得可以預測并可以加以控制。某種程度上來說,摳指甲或者咬指甲能夠讓孩子有控制感(我可以控制我的行為,我能夠預測我的行為后果,我能夠獲得穩(wěn)定感,我能夠對一些事情產(chǎn)生影響)。
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幫助孩子緩解這種行為表現(xiàn)?
對于孩子咬指甲或摳指甲的行為,需要孩子、家長、老師和醫(yī)生四方面的積極配合,醫(yī)生要樹立“從源頭上尋找和解決致病因素”的正確觀念,家長、老師乃至兒童本人要科學了解和認識咬指甲或摳指甲的行為,避免陷入誤區(qū),使咬指甲或摳指甲的行為對孩子的危害增加。
如果出現(xiàn)感染,輕則為甲溝炎、重則甲下積膿,甚至膿性指頭炎,應及時就診外科,采取相應處理,以免甲床受感染破壞,最終導致再生的指甲畸形。
【常見誤區(qū)】
不從源頭和根本上解決問題,暫時的放松也許能使咬指甲或摳指甲的癥狀短時好轉,但學校、家庭環(huán)境致病因素一直存在,很快孩子咬指甲或摳指甲的行為依然如舊,甚至不斷加重。
很多時候家長的反復提醒或責備會強化孩子的“摳或者咬指甲的行為”,而適當?shù)暮鲆暱梢詼p少摳或者咬指甲的動作出現(xiàn)的頻率。家長需要適當?shù)氖褂孟瞬呗?,忽略孩子的一些摳或者咬指甲的動作,在忽視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更多的替代性行為。
采取斥責打罵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聽話”,使孩子更加緊張、焦慮和自卑。家長首先需要覺察和關照好自己的情緒感受,很多時候家長的焦慮、擔心孩子能感受到,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正確的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其次幫助孩子學會照顧和關懷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學習當自己緊張、害怕或者擔心時能夠幫助自己情緒平靜的一切方法。(胡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