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熱一張圖”在閩首發(fā) 全國地熱資源數據首次實現可視化

最后更新 : 2025-07-06 04:41:19

東南網5月17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 5月16日,中國張圖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聯合福州大學在福安市社口鎮(zhèn)坦洋村發(fā)布“中國地熱一張圖”大數據應用平臺,地熱首次實現全國地熱資源數據可視化。閩首

我國地熱資源儲量豐富,發(fā)全埋藏在5000米以淺的國地地熱資源儲量相當于30萬億噸標準煤,是熱資已探明煤炭資源的40多倍。“地熱資源是源數一種優(yōu)質可再生能源,但目前我國地熱資源開發(fā)仍處于初期,據首相關技術尚不成熟。次實”中煤水文局首席專家翟麗娟說。視化

為破解發(fā)展短板,中國張圖2023年起,地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與福州大學聯手,閩首對全國地熱資料進行全方位收集和系統(tǒng)研究。發(fā)全“我們組建了8個團隊,國地歷時6個月,最終形成‘中國地熱一張圖’大數據應用平臺,編錄了全國2407處溫泉和2057眼地熱井,初步摸清了我國地熱資源家底。”中煤水文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李沖介紹。

“中國地熱一張圖”如何實現地熱資源數據可視化?“這張圖對全國各省、重點市縣都形成一套地熱數據和圖件,是集三維立體模型、海量信息數據、AI元素、專業(yè)核心技術等功能于一體的地熱智能化數據平臺,點擊每處溫泉或地熱井均可展示水溫、水量等多種技術參數,可為地熱溫泉分布規(guī)律研究和富集區(qū)劃分提供資料支撐。”翟麗娟介紹,通過這張圖,可以為地熱開發(fā)目標區(qū)選擇、地熱勘查范圍確定、地熱工程設計等提供豐富系統(tǒng)的資料。

此外,該平臺將我國地熱資源劃分為構造地熱帶和大型地熱盆地兩大類型,創(chuàng)新劃分“五帶五盆”全國地熱資源宏觀格局,并首創(chuàng)5A、4A、3A等地熱富集區(qū)分級標準。這種科學系統(tǒng)的劃分,不僅解鎖了地熱資源分布密碼,也為地熱資源高效開發(fā)利用提供重要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

坦洋村地下是1.5億年前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凝灰熔巖,石英含量高,硬度大,地熱鉆探難度高。今年1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成功在坦洋村地下1740米深部打出閩東第一口深層優(yōu)質地熱井。“這口井的開鑿證明了我們在地熱勘察等技術上的優(yōu)勢,成為‘中國地熱一張圖’的成功應用實踐,也堅定了我們在鄉(xiāng)村振興中注入地熱力量的信心。”李沖舉例說,“福建農特產品豐富,地熱資源應用范圍廣,可以利用地熱資源的熱風系統(tǒng),對茶葉、菌菇等進行烘干,探索一條地熱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新路徑。”

- END -

56835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