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xiàn)代生活,非豐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船模蜀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特開設為期一個月的制作“少兒暑期非遺體驗”課程,已面向社會招收了45名學員。扇面暑假此次開設的非課程為扇面畫、面塑和船模制作,船模由區(qū)內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課。制作
“看到蜀山區(qū)文化館發(fā)布的扇面暑假通知后,第一時間在線上報名。非”7歲男孩劉彥辰的船模媽媽說道,她給孩子報的制作是船模制作課程,“孩子平時很少能接觸到非遺文化,扇面暑假這次讓他跟著老師親自動手制作,非可以更深地感受到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船模博大精深。”
![]() |
▲孩子們認真聆聽老師講解船模構造。制作
在船模制作課堂上,安徽省非遺項目“廬州吳氏船模”傳承人吳培手捧著清朝時期的船模,諄諄言道:“一艘船不僅是一個行駛在江河中的空間,也是一個文化的載體。”孩子們在無言中感受到非遺工藝蘊含的歷史韻味??粗艠憔?、雕刻精湛的船模,孩子們不禁悉數(shù)圍攏上前,歡欣地傾聽老師娓娓道來船只應用場景、船體構造設計以及船模承載的歷史故事。課堂氣氛活躍融洽,孩童們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老師細致講解中得到滿足,并在隨后的動手環(huán)節(jié)中與老師積極互動,細致感受船模制作的無窮樂趣。
“每年我們都會開展非遺體驗課堂,希望孩子們能在寓教于樂中切身感受非遺文化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文化價值,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播下,生根、發(fā)芽。”蜀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會繼續(xù)通過文化傳承教育方式,增強青少年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感,營造全社會自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來源:張娜 陳涵 葛慶釗 詹偉偉